CAOS2017:如何優雅的進行嚴重骨缺損的全膝翻修?
在 2017 年 5 月 13 日下午,第十屆 CAOS 上,來自北京 301 醫院骨科的周勇剛教授給為我們帶來一場具有非凡意義的講座:嚴重骨缺損的全膝關節翻修術的手術技巧。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
近年,隨著全膝關節置換術(TKA)的全面開展及手術適應癥的擴大,TKA 翻修的手術量亦呈快速增長趨勢。TKA 翻修術的基本原則為:重建下肢力線,處理骨缺損,平衡伸直與屈曲間隙,獲得膝關節穩定,同時獲得足夠的力學支撐。
但是與初次 TKA 相比,翻修 TKA 面臨的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骨缺損。目前研究發現,絕大多數的全膝關節翻修術中均伴有骨缺損,骨缺損直接影響著再次植入的假體的穩定性,所以正確處理 TKA 翻修術中的骨缺損是手術的關鍵,也是手術成功的基礎。
骨缺損原因
TKA 術后骨缺損的原因包括首次 TKA 手術中錯誤截骨、感染、無菌性假體松動、TKA 翻修術中假體取出不當等。所以,周教授認為骨缺損的問題首先在于預防,比如 TKA 初次及翻修術中嚴格規范、謹慎操作,避免造成人為的骨量丟失;如初次 TKA 術后發現骨溶解,應盡早行翻修術。
骨缺損分型
雖然目前針對 TKA 翻修時骨缺損的分類方法很多,但并無一種分類方法是完美的,在眾多分類方法中,周教授認為 AORI(Anderson orthopaedic Researth Institute)分型方案較為可靠:
Ⅰ型缺損:股骨遠端及脛骨近端干骺端骨皮質完整,僅有輕度骨缺損,股骨及脛骨假體均無下沉。
Ⅱ型缺損:干骺端骨皮質缺損,股骨假體下沉,脛骨假體下沉至腓骨頭或低于腓骨頭水平。Ⅱ型缺損又根據是一側或兩側股骨髁/脛骨平臺受累,又分為 A 和 B 亞型。兩側都有又稱為 T 亞型。
Ⅲ型缺損:干骺端節段性缺損累及大部分股骨髁或脛骨平臺,股骨假體下沉至內外上髁水平,脛骨假體下沉至脛骨結節水平,有時還可累及側副韌帶或髕腱的附著處。
此分型的準確率仍受限制:股骨 67%,脛骨 82%。
骨缺損的治療
在骨缺損的治療過程中,周教授提出以下建議:周密的術前計劃、充分的知識準備、充足的材料及假體準備、按照 AORI 分類原則選擇方案、考慮患者年齡因素、考慮醫生的理念及經驗。
骨缺損重建選擇
骨缺損的重建包括:骨水泥±螺釘,適用于骨缺損狹窄且深的情況;骨移植,即結構性植骨用于大塊骨缺損,打壓植骨用于包容性骨缺損;組配式金屬加強塊/楔墊;結構性金屬塊(如 Sleeve/TM Cone);異體骨復合假體;特制假體或腫瘤假體。
根據 AORI 分型選擇重建方法
1. 延長桿的使用:是 TKA 翻修術的基礎,股骨側/脛骨側必須使用延長桿,文獻顯示此方案可明顯降低 4 年內的翻修率。
2. AORI 分型中Ⅰ型缺損:對于Ⅰ型骨缺損,由于干骺端骨質基本完整,關節橫軸位置相對正常,可以選擇普通假體進行翻修,如骨缺損深度<5 mm,可以用骨水泥填充。
3. AORI 分型中Ⅱ型缺損:TKA 翻修術較少見,多數情況下僅使用骨水泥填充就已經足夠;也可以選擇異體松質骨打壓植骨;個別情況下需要薄的加強塊。
4. AORI 分型中 FⅡA 型缺損:多數可采用金屬加強塊進行骨缺損修補。優點為:簡單快速,利于恢復關節對線,效果明顯,感染發生率較小,可一次性解決骨吸收/塌陷問題。同時可糾正關節異常旋轉力線,糾正屈伸間隙不平衡,加強旋轉穩定性。
5. AORI 分型中 TⅡA 型缺損:多數采用金屬楔形加強塊或階梯狀加強塊進行修補。優點:階梯狀加強塊穩定性優于楔形塊。
同時,針對此型骨缺損,我們還可以采用異形 TM Cone 進行修補。
(優點:用于假體取出后形成的錐形缺損;可提供快速堅強的內固定;填充巨大的中央型骨缺損;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增強假體的固定效果;因不被吸收而解決骨吸收、塌陷及不愈合等問題;能吸附成骨細胞誘導骨長入;無傳播疾病風險。缺點:隨訪時間較短;假體取出時可能存在困難。)
6. AORI 分型中 FⅡB 型、Ⅲ型缺損:
I. 打壓植骨。前者的優點是對包容性骨缺損首選,恢復骨量,可以再血管化;缺點是難用于非包容性缺損,金屬網不能很好解決此問題,并發癥發生率較高(14.3%),有植骨塌陷及吸收問題。
II. 異體結構植骨。優點是恢復骨量,容易按骨缺損形態塑形,更適合于年輕病人,可以用于較大的骨缺損,如>15 mm 以上;缺點是很難獲得正確的形態和大小,宿主骨與植骨結合不完全并不可預測,大塊異體骨會隨時間延長而強度變弱或塌陷,尤其是存在不穩和畸形時,必須使用長延長桿,有傳播疾病的可能。
III. 不吸收的結構植骨——TM Cone。優、缺點同上。
IV. 干骺端固定 Sleeve。優點是使 TKA 翻修術操作簡化,器械商提供的工具齊全,安裝及假體植入較容易,與宿主骨接觸面積大,假體較穩定;結合 MBT 使用減少 Post 磨損和對旋轉對線要求。
7. 組配式金屬加強塊的使用:從生物力學角度來說,其作用等同于定制假體,同時在 TKA 翻修術中的總體優良率較高,為 84~98%。
股骨加強塊包括遠端加強塊(可恢復關節力線,縮小伸直間隙)、后髁加強塊(增加假體穩定,單側使用可恢復正確旋轉對線,雙側使用可減少屈伸間隙)、前髁加強塊(起到穩定假體,保證假體在髓腔內正確位置的作用)。
脛骨加強塊:楔墊(替代單側較淺的骨缺損),加強塊(替代單側稍大的骨缺損),雙加強塊(代償脛骨襯墊厚度不夠,平衡屈伸間隙)。
最后,周教授提出了自己針對 TKA 翻修術的獨到見解:雖然 AORI 分型并不完美,但卻是目前針對 TKA 翻修術評價骨缺損較為常用和實用的方案。
AORI 分型中Ⅰ型缺損,較為少見,利用骨水泥填充足夠。
AORI 分型中ⅡA 型缺損,利用金屬加強塊為主,結合其他方案。
AORI 分型中ⅡB 型、Ⅲ型缺損:以干骺端假體固定方案為主,并結合其他治療方案,假體主要采用 TM Cone 或者 Sleeve 方案。
? ? ? ? ? ?關注骨科時間 回復綁定送丁當
- 張先龍
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現任上海創傷骨科臨床醫學中心關節外科主任,骨科黨支部書記,骨科行政副主任。從事關...
- 張英澤
張英澤,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候任主任委員、河北醫科大學副校長、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院長、河北省骨科研究所所長、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張英澤...
- 敖英芳
主任醫師,教授,運動醫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 從事臨床醫療工作 26 年,臨床專業為運動創傷學,臨床醫療業務專長為運動損傷性傷病的治療,重點是膝關節損傷治...
- 秦泗河
秦泗河,1951 年出生于山東省五蓮縣,畢業于山東濰坊醫學院。現任民政部國家康復輔助研究中心附屬康復醫院名譽院長、矯形外科主任、主任醫師,兼任北京市垂楊柳醫院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