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峰教授專訪:CREST研究讓CAS得到更多認可
圖1 劉新峰教授在主持會議
?丁香園:劉教授,您好,歡迎您接受丁香園的采訪。今年的卒中高峰論壇與去年相比,有什么特色?
劉新峰教授:相對于前幾屆論壇,我們增加了兩個專場:一個是介入病例討論專場,邀請到國內各大醫院的神經血管介入醫師來談自己做介入的體會,分享介入治療的經驗和教訓。從參會人數來看是很成功的,討論十分得熱烈;第二個是國際專場,包括中國、美國、印度、日本、巴西、瑞典、荷蘭、尼日利亞等國的60多位著名專家會聚一堂暢所欲言。另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我們邀請國內神經病學領域相關專家共同協商成立了全國神經血管介入協作組,以期進一步規范神經血管介入治療,并對介入治療患者進行長期的隨訪和指導治療,從而建立一個國內多中心的神經血管介入學術交流平臺。
丁香園:去年就CEA(頸動脈內膜剝脫術)與CAS(頸動脈支架置入術)的爭論我們采訪了您,今年5月28日備受期待的CREST研究(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或置入支架血運重建研究)結果在歐洲卒中大會上公布,那么CREST結果的公布對CEA與CAS的爭論有什么影響呢?
劉新峰教授:可以說研究結果的公布影響是巨大的,甚至有人稱其為CREST wave。在CREST結果正式公布之前,一直是支持CEA的證據多一些。但該研究表明,在有癥狀或無癥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中,置入支架與進行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主要復合終點(卒中、心肌梗死或死亡)無顯著差異。對于降低長期卒中復發率而言,該研究4年隨訪證實CEA與CAS至少療效相似。由此,將CAS提高到與CEA同等的地位。
丁香園:從您的講座中,我們知道目前中國還沒有神經介入方面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神經科會考慮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嗎?該如何開展?
劉新峰教授:實際上我們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一個卒中注冊登記系統,到目前已收集急性卒中病例3000余例,為開展腦血管病患者的流行病學、病因學、治療及預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礎。開展多中心的研究離不開國內各個神經科同仁的合作,我們啟動全國神經血管介入協作組,也是為了能按同一標準,進行規范化的神經血管介入治療,從而更有利于隨訪及臨床研究的開展。
丁香園:對于廣大的丁香園神經病學會員,您有什么建議和忠告?
劉新峰教授:我想說的是,神經介入是一件復雜的事,不要簡單化;在進行介入手術之前,要進行充分的術前評估,包括通過臨床癥狀、體查、相關的檢查等,要慎重權衡介入手術給患者帶來的風險和收益;并且要在進行了充分的藥物治療基礎上再進行手術治療。
丁香園:謝謝劉教授。
劉新峰教授:別客氣。
?
編輯: muoquan 作者:muoquan
以下網友留言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
